↑7月28日,北京佟麟阁路上,人们在纪念佟麟阁将军的雕塑前献上一束鲜花。当天是佟麟阁将军殉国88周年纪念日。新华社记者丁增义 摄
午后走出新华社西门,槐树掩映着一条两车道的马路。一阵风疏雨骤,路上缀满青绿色槐花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香。
这是一条英雄路——以抗日名将佟麟阁的名字命名的“佟麟阁路”。将军幼读诗书,后投笔从戎,慨然以天下为己任,最终战死沙场,取义成仁。
路上人来人往,步履匆匆。似乎没有人知道2025年7月28日,对于佟麟阁将军的意义。相比3周前的那一天——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,今天确实显得比较平淡。但是对于了解佟麟阁将军生平的人来说,这一天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。
佟麟阁路北口,毗邻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大街——长安街。街角绿树丛中,肃立着一组雕塑:一块怀表和一本打开的书。
展开剩余77%怀表上的时针和分针,停留在佟麟阁将军为国捐躯那一刻(1937年7月28日下午2点30分);打开的书页,简述了佟麟阁将军的戎马生涯,特别是其从七七事变到最后喋血沙场的经历。
一座城市在最繁华的大街边,安放了一个值得永久铭记的灵魂!
时光回到88年前。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。时任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的佟麟阁主持军务,他在全军将校会议上慷慨陈词:“日寇消灭中国,是其根本目的。中国人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抗战!日寇阴谋侵占平津、吞并华北,吾辈首当其冲。战死者光荣,偷生者耻辱!荣辱系于一人者轻,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。国家多难,军人当马革裹尸,以死报国!”拳拳报国之心,溢于言表。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:“凡是日军进犯,坚决抵抗,誓与卢沟桥共存亡,不得后退一步。”
走在佟麟阁路上,仿佛呼吸着英雄的气息。脑海里浮现出88年前的今天,将军在这座城市泣血御寇的壮举。
1937年7月28日上午,侵华日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,向南苑发起空中和地面进攻。佟麟阁身先士卒,顶着连天炮火指挥部队与日寇激战,腿部受伤仍不下战场,坚持“个人安危事小,抗敌事大”,最终因头部再受重伤,于7月28日下午壮烈殉国,成为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,年仅45岁。
将军殉国,举国同悲。
1937年7月31日,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,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,生平事迹,宣付史馆,以彰忠烈。
1938年,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,称赞佟麟阁等抗日阵亡将士“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”。
抗战胜利后,1946年7月28日,为纪念佟麟阁殉国9周年,国民政府为佟麟阁举行国葬,将军骸骨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兰涧沟山上。同年,将北京市西城区一条街命名为“佟麟阁路”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北京市人民政府对香山脚下的佟麟阁将军墓进行了多次修缮。
↑7月27日,北京香山佟麟阁将军墓前,一串绢花围绕着墓碑,诉说着人们对将军的敬仰之情。新华社记者丁增义 摄
佟麟阁将军殉国88周年之际,记者驱车来到香山佟麟阁将军墓前。墓顶为半圆凸形,前面立有一座汉白玉墓碑,碑身正面镌刻着“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”,墓地四周洁净肃穆,掩映在一片葱茏翠木中。墓碑正对面的一面墙上,记述了佟麟阁将军的生平。简短的四段文字,浓缩了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站在佟麟阁将军墓前,耳畔回荡其面对国家和民族危难发出的句句慷慨之词,仍觉振聋发聩、壮怀激烈。
佟麟阁历来主张抗日。华北事变后,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,面对日寇侵华日益加剧,他曾言“中央如下令抗日,麟阁若不身先士卒,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,挖我双眼,割我双耳”。声情激越,荡气回肠,闻者热血沸腾。这是他抗日救亡的铮铮誓言,也是他抗战到底的慷慨心迹。他用生命实现了马革裹尸的军人夙愿,实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大义。
今天走在北京街头,人们还会看到另外两条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道——赵登禹路、张自忠路。
世事变迁,北京的道路变化很大,但以三位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道路,一直沿用至今。
88年前,佟麟阁将军殉国地还是一片种满高粱的农田,如今已经是车水马龙、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区。每天飞驰而过的地铁、路上滚滚向前的车流、小区里孩子们的笑声,应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。
此刻,走在佟麟阁路上,一阵急雨骤落,满目槐花委地。行人献给将军的一束黄菊花,静静地依偎着打开的书页雕塑,似是在倾诉对将军的思念;那块铜怀表雕塑,历经风雨洗刷,依旧熠熠闪光。
88年过去了,将军从未离去,早已融入这座城市!
将军不幸,壮志未酬殒命抗日战场;将军有幸,永远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中!(记者丁增义)
编辑:韩学扬
发布于:北京市西科配资,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,股票配资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