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车荣华)夏日的桃花山,山清水秀,凉风送爽。站在千里鹿角峰的玻璃平台上远眺,大江蜿蜒,群峰绵延,碧空如洗。
作为一名党史爱好者,石首市老促会秘书长吕永昌对桃花山红色文化有一定研究。他告诉笔者,桃花山东濒洞庭湖,北临长江,是武汉西去宜昌、南通常德的交通要道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1943年初,石首沦陷后,人民群众为了打击敌人,纷纷集聚在桃花山、青竹沟一带的深山丛林中进行抗日斗争。这里群众基础好,加上周围都是鱼米之乡,可供部队充分给养,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想之地。
吕永昌介绍,1943年至1945年,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派遣的江南挺进支队,挺进湘、鄂两省边界的石首、公安、华容等地,开辟敌后根据地,取名“石公华抗日根据地”,它成为了当时鄂湘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以桃花山为中心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,犹如一把利剑,拦腰切断了日军控制的长江航道,直接威胁着盘踞在石首城关镇、华容城关镇以及麻豪口、调关、焦山河、塔市驿等据点的日伪军队。
石首市档案馆党史股股长王双燕说,1943年至抗战胜利,在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配合下,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转战于桃花山一带,多次粉碎日伪“扫荡”,袭击敌军据点,部队由起初的100余人枪,发展到近1000人枪,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,有效地钳制了日军在这些地区的兵力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今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八十年岁月流逝,抗战硝烟散尽,时间可以远去,历史不容忘却,使命永担在肩。如今的桃花山,正赓续红色血脉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推动乡村振兴,实现从革命老区到旅游胜地的蝶变。
仙人洞下,古树参天。飞禽走兽出没林间,芳草清流缀悬山谷。当年,江南挺进支队曾在此练兵。如今,这里是消夏避暑的宝地,建起了集生态休闲、文化旅游、会议会展于一体的生态园酒店。李花山村,因满山盛开的李子树得名。当年,附近人民群众曾采摘树上的李子送给江南挺进支队的伤员增加营养。如今,这里是全国文明村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以该村为核心区域的桃源小镇声名鹊起。
因形如一枚巨大的三角红菱而得名的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,当年湖中的鱼虾、莲藕、菱角都是江南挺进支队战士们的重要补给。如今,这里是游客们最喜爱的水上乐园,每逢节假日,来这里体验竹筏、游船、垂钓、露营等项目的游客络绎不绝。还有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,它不仅是湘鄂边重要红色旅游景点,还生长着三棵古老的黄芯树,是当年贺龙亲自命名的红军树。
永不忘却是最好的告慰,努力奋斗是最好的怀念。近年来,桃花山镇依托湖北文旅集团旗下桃源小镇、鹿角峰两大核心景区,系统布局研学、民宿、休闲农业等多元业态,陆续落地红军学校研学基地、易龙湾民宿、三菱湖垂钓、李花山采摘园等优质项目。旅游业快速发展,带火了乡村经济。2024年,桃花山镇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了5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0万元。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,也纷纷回到家乡。原本在浙江务工的秦勇,10年前回到村里,和兄弟三人合伙经营农家乐,每年除去一家老小的开支,还能存下10多万元。
(部分图片来源荆州发布 、共青团石首)
“始终在思想上自觉向英烈学习,在精神上自发从英烈中汲取力量,在行动上自觉向英烈看齐。” 桃花山镇党委书记姚祖兴表示,要以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为契机,引领党员干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在“支点建设”中勇挑重担、奋发进取,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。
西科配资,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,股票配资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